1994年宁波博物馆与天一阁文保所合并,建立天一阁博物馆。该馆毗邻风光秀美的月湖,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,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,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。而今已扩展为藏书文化、陈列展览、园林休闲三大功能区,融藏书文化、社会历史、文化艺术于一体,成为展示宁波历史文化的窗口。
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经为特色,融社会历史、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。该馆占地2.6万平方米,由藏书文化区、陈列展览区、园林休闲区三大功能区组成。
藏书文化区
藏书文化区以闻名中外的一天阁藏书楼为核心,包括东明草堂、范氏故居、尊经阁、明州碑林、千晋斋和新建的书库。藏书楼内范家原藏书7万余卷,现尚存1.7万余卷,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,不少已是海内孤本,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,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、人文、风俗、天文、地理的珍贵文献[1]。
陈列展览区
陈列展览区包括秦氏支祠、芙蓉洲及新建的书面馆。秦氏支祠集木雕、石雕、砖雕、贴金、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,是宁波民居建筑的大成之作。陈列于秦氏支祠内的“宁波史迹”以各种陶瓷器、铜器、玉器等珍贵出土文物和地方工艺精品,向人们较系统地展示了宁波7000多年来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,意义深远。
园林休闲区
园林休闲区内修建有明池、假山、长廊、碑林、百鹅亭、凝晖堂等一系列的旅游景点。这些景点布局合理、错落有致,达到了“虽有人作,宛若天下”的艺术效果,提供了一个休闲和观赏江南园林景色的场所。
东明草堂
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。范钦(1506—1585),字尧卿,号东明,故题其书室为“东明草堂”,又称“一吾庐”。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。
范氏故居
原系范宅的东厅,后为范氏后裔居住之处,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,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,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。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九年(1829)重建。
宝书楼
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(1566),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。
范钦取“天一生水”之说,以水制火之意,建筑书楼,名为天一阁。楼上一通间,楼下分六间,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[1]。
清康熙四年(1665),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,植树筑园。园林以“福、禄、寿”作总体造型,用海礁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。风物清丽,格调高雅,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。
尊经阁
中国历代尊崇经学,各省、郡、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,用以珍藏经籍。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,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。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。
明州碑林
共计有碑173通,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、鄞县县学等处迁来。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二十九年(1292)至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。还有格言、箴言、学田、学山、进士题名等碑,反映了古代官方教育的内容、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记载。
(编辑:柠檬味)